坐擁多個知名品牌的同時,達利集團在商標注冊與維護己方品牌商標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7月27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結了達利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簡稱達利園河北公司)與福建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達利集團)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 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一、達利園河北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停止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包括停止生產、銷售標注的企業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樣的飲料產品;
二、達利園河北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福建達利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25萬元。
(第10029750號“達利園”商標)
這大概是兩年來達利集團旗下相關食品品牌的第十余起商標糾紛,而本次商標侵權直指其傳統品牌——達利園。
據悉,達利集團于2008年11月21日在核定使用商品第32類注冊了第4573654號“達利園”商標,并續展有效期至2028年11月20日,核定使用商品包括:啤酒、果汁、水、蔬菜汁(飲料)、果汁飲料、杏仁牛奶(飲料)、水果飲料、花生牛奶(軟飲料)、植物飲料、豆類飲料。隨后其又于2012年在相同品類的商品上注冊了第10029750號不同圖案的“達利園”商標。
(第4573654號“達利園”商標)
而達利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則成立于2017年2月20日,經營范圍為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制造、茶飲料及其他飲料制造、其他罐頭制造和銷售等。該公司的經營范圍與福建達利公司達利園商標的核定使用范圍存在重合。
公開的裁判文書顯示,該案兩次審理中,法院均就達利園河北公司是否對福建達利集團構成不正當競爭這一焦點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終審法院山東省高院認為,達利園河北公司在2017年使用“達利園”企業字號之前,福建達利集團的“達利園”品牌已經在飲料市場取得了一定的市場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其公司旗下的“達利園”品牌應當獲得保護。
(達利集團旗下“達利園”花生牛奶)
達利園河北公司未經注冊商標專用權人許可,在包裝手提袋、包裝盒上突出使用“達利園食品河北有限公司”字樣,以及在企業名稱中使用“達利園”字號并在經營過程中將其進行了突出使用,明顯具有攀附福達利集團注冊商標知名度的主觀意圖。
山東省高院據此依據《商標法》認定達利園河公司的行為誤導公眾,構成不正當競爭。從而,真正掌控“達利園”品牌的的達利集團獲賠二十五萬,終審裁判的發出也宣告了達利集團本次商標維權成功。
從網上檢索到的相關企業信息來看, 達利集團旗下品牌分散廣泛,在品牌宣發上一直富有新意且很舍得投入,其達利園品牌的廣告詞“團團圓圓達利園”便足夠深入人心。達利集團多年來打造了多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食品品牌,從烘培糕點、薯片、餅干等休閑零食到牛奶、功能飲料,涉及眾多食品領域。
(達利集團官網展示的達利旗下品牌)
其官網信息顯示:“達利集團自1989年創辦至今......成為收益過百億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5年11月20日,集團于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股份代號:3799.HK)。達利集團以大平臺、高密度、立體化的品牌推廣模式,提升品牌形象,旗下“達利園”糕點、“好吃點”餅干、“可比克”薯片、“和其正”涼茶、“達利園”花生牛奶、“樂虎”功能飲料,已成為各行業知名品牌。”
坐擁多個知名品牌的同時,達利集團在商標注冊與維護己方品牌商標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商標局檢索結果顯示,達利集團申請注冊商標達六百余件,涉及各個商品類別,尤以食品相關領域為甚。
(商標局網站截圖)
同時,商評委的文書查詢結果也顯示了集團為維權付出的努力——自2017年末以來,達利集團對于與旗下品牌商標類似的商標提起了數十起無效宣告申請,其中大部分獲得成功。
(商評委檢索結果截圖)
近年來,因為大量申請商標無效申請積極維權,與近似商標持有者對簿公堂對達利集團來說大概成為了家常便飯般的存在。筆者于知產寶裁判文書數據庫檢索達利集團企業關鍵詞,得到結果近百篇,其中九成為商標相關糾紛案件,囊括了我們熟知的達利園、可比克、和其正、樂虎功能飲料等達利旗下品牌。
從可視化數據來看,達利集團從2016年開始迎來了商標糾紛案件的激增,筆者推測,這一變化或與達利食品2015年末于港股上市后愈發重視商譽有一定關聯。在兩年案件高峰后商標糾紛數量趨于平穩,不過2020年又出現一個糾紛小高峰。
(圖表數據來源:知產寶)
數十件商標糾紛中最多的糾紛類型為行政案件,而其中占比最高的兩類案由分別為商標撤銷復審與商標無效宣告,兩類型合計占比達75%。
(圖表數據來源:知產寶)
案件地區主要分布于北京等七個省市,作為總部位于福建的企業,為商標維權各地奔波似也是達利集團的常態。
(圖表數據來源:知產寶)
總體來看,雖然對于大量仿冒商標,作為“正品”持有人的達利集團多數情況下都能申請無效山寨商標成功或是獲得勝訴,但維權的過程卻不如文字上的結果那么輕描淡寫,背后常常需付出大量投入。以達利與山東亮康然食品有限公司“可比克”商標糾紛為例,2004年起,為了無效掉山寨的“可比克kebike”商標,達利集團便開始向原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但申請未果,山寨商標成功獲準注冊。
(可比克商標糾紛中所涉商標)
此后,又經由原商評委針對訴爭商標先后作出兩次爭議裁定、一次無效宣告,以及由此引發的三起訴訟。直到2017年,北京高院終審駁回山東亮康然公司因商標無效宣告被維持而提起的上訴,達利集團才終于成功“擊敗”山寨版“可比克”。這曲折商標維權歷程中的投入,不可謂不多。
(結合知產寶所提供數據,達利集團有關的商標案件一審行政訴訟時長中位數為338天也印證了這一點。)
表面上看,達利集團近年來似乎一直被商標官司纏身, 但另一方面,這也體現了其集團為保護商譽和品牌價值付出的努力。無論在哪類商品市場上,知名品牌被強行“蹭”商譽的情況都時常發生,事實上,唯有像達利集團這樣商標注冊與起訴維權“兩手抓”,才能真正打擊惡意攀附者。
從構筑企業的知識產權版圖的意義上講,達利如此大力度的商標保護投入正是必要且明智的。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 商標;專利;版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