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商標運用方式
(一)自實施
商標注冊后僅供注冊人自行使用的方式,是商標運用的最基礎方式。
商標的作用是標識商品或服務的來源出處,對消費者而言就是可信賴價值,商標權利人通過對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進行標識,并制止他人的侵權混淆行為,獲得專屬于自有商標的信賴利益。
(二)轉讓交易
當市場主體名下商標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閑置,或者自實施獲利遠小于通過交易商標預期獲利,會導致商標轉讓交易的產生。
這當中既有出于資金周轉考慮的無奈之舉,也有為謀求商業合作而轉換權利主體的情況。
例如著名的iPad商標案,最終蘋果公司付出6000萬美元換取iPad在中國大陸的商標權,深圳唯冠公司也通過出讓商標權以獲取資金,最終清償債款。
需要注意的是,惡意囤積商標意圖通過轉讓商標牟利的行為是國家嚴厲打擊的對象,此類轉讓將可能遭遇國家知識產權局下發不予核準通知。
(三)許可
商標許可他人使用,不僅可以收取許可使用費,更可助力商標權人迅速占領、開拓市場,打響知名度。
與上述轉讓交易相比,商標許可還具備保有權利、持續獲利的明顯優勢。
保暖內衣領域知名品牌“南極人”,2019年間,其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就達到13億元。
2020年更延續這一經營方式,且營收達到13.27億元,占當年品牌全部營收的三分之一左右。雖然商標許可的獲利可觀,但也應當注意商品質量把控。
二、商標的市場化運營,即商標的金融化實施方式
(一)質押融資商標
質押融資是指以依法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中的財產權為質押擔保物,向金融機構、其他單位或個人籌集資金的一種業務活動。
《規劃》中也提到,預計在2025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金額達到3200億元。其中更明確指出要“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機制,完善質物處置機制,建設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
支持銀行創新內部考核管理模式,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用好單列信貸計劃和優化不良率考核等監管政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規模。
近年來,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都在積極推動商標質押融資政策落地,助力企業發展。
今年8月,“大陳黃魚”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專用權質押獲得批量授信3000萬元,成為浙江省首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
10月,地理標志“南匯水蜜桃”商標獲得了上海農商銀行發放的100萬元商標質押融資貸款,是上海地區落地的首筆“地理標志”賦能商標質押融資貸款。
因此,注重維護自我商標的權益,不斷提升商標的品牌價值,商標這一無形資產也將有機會轉化為貨幣資產。
(二)保險
目前,關于商標保險主要有商標注冊保險和商標維權保險等。
前者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商標代理機構,在分擔商標申請人的注冊風險的同時,可以提高商標代理機構的可信度,于長遠經營有利;后者主要服務于商標權利主體,保險公司承擔經濟補償作用,可減輕商標維權的負擔。
(三)股權化
《公司法》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該法條中明確指出知識產權可以作價出資入股。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2019年4月,在匯源果汁發布的公告中提到,其與天地壹號、廣州和智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
匯源果汁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這些資產中就包括了“匯源”商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議投資人以商標入股應當聘請專業機構進行商標價值評估,以雙方都認可的價值計算入股金額,這樣處理一方面是為了充分體現商標價值,另一方面也盡可能規避后續可能出現的風險。
(四)證券化
知識產權證券化的通常定義為:發起機構(通常為創新型企業)將其擁有的知識產權或其衍生債權(如授權的權利金),移轉到特設載體,再由此特設載體以該等資產作擔保,經過重新包裝、信用評價等,以及信用增強后發行在市場上可流通的證券,借以為發起機構進行融資的金融操作。
總的來說,要讓商標實現其價值的方式多種多樣,企業需要站在品牌戰略的高度進行設計,選用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方式方法,務求建立高質量、高價值、高回報率的品牌。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 商標;專利;版權;法律